('\n
他先尽可能的都给出自己的意见,因为臣下对意见的反应,对自己来说会是最宝贵的成长养料。
\n
弹劾太监这边的都先留中,义子们辞爵辞职的准了,那些所谓不阿附江彬下狱的忠良该起复也准了。
\n
与宁王叛乱议功的那几封奏疏,则都是一个意见:王守仁进京,议功后再定。
\n
但给出意见,不代表现在就要全部发出去。
\n
朱厚熜要再次制造一个场合与气氛,在自己预设的战场与战机中达到他的目的:这一回,他朱厚熜的朝会要立规矩,要彻底结束关于大礼必定还会有的争论,要留下一些对杨廷和他们起到制衡作用的人物。
\n
第44章 再添点气氛
\n
“张佐,你把这封奏疏送到内阁,另外传朕口谕:写敕遣官奉迎兴献王妃宫眷来京,以崔元为主,安排好护卫,内臣你安排两个人。告诉阁臣们,太妃现居于未央宫,朕欲先行整修清宁宫迎接太妃、母妃暂住。”
\n
把批复过的奏疏放在了一起,朱厚熜站了起来到乾清宫殿外。
\n
到此刻,刚才那些情绪就已经抛之脑后了。
\n
如果他一直这样,只要朝臣愿意,他朱厚熜将天天被各种各样的奏疏气晕。
\n
夸大其词互相攻讦的,忠言逆耳冲他而来的。
\n
朱厚熜想长寿点,就得早日学会把这些雪花般飞来的事如何准确的划分好类别。
\n
就那四个字:轻重缓急。
\n
他朗声说道:“就查到这里。奏疏留档送回六科廊,各库账册都还回去。黄锦,把他们的东西都收起来存到暖阁里。”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