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官的标准和许多人做官的目的,大概本身就是冲突的。
\n
闭上眼睛想了很久很久,严嵩才睁开了眼睛说道:“陛下是有大抱负、大心胸、大智慧的明君。这大同党,立意极其高远。百官奏对,仍以训诫为主。既是训诫,那就不是惩处。说一千道一万,只有一句话:此乃陛下之同党,自然便是听陛下的!”
\n
“……爹,儿子不懂。”
\n
“人无完人,陛下岂会不予人改过的机会?但是要求不能低,方向不要错!且放心,天下官员何止千万,当真能统计出极为明确的标准吗?最终,仍旧是概述要旨以为纲纪。依为父来看,如何修身齐家不是目的,如何治国才是目的!”
\n
严嵩觉得自己想清楚了要旨:“以天下大同为名,就已经申明了目的。官员可以犯错,但不能坏事、拖后腿。有碍天下大同这一目的实现的,就万不能逾越!多为民,少害民,便能大面上让天下所有官员一己一家之私总体上有个限度。”
\n
像严嵩这样看透了一些本质的,还有远在河套的唐顺之。
\n
圣谕发到了这里,他这才知道朝廷里又有了这样新的动向。
\n
“天下大同……”
\n
唐顺之想起少年读书时的感觉。
\n
多少读书人,年轻时会为之热血沸腾?那是指引许多人的光。
\n
而半生浮沉后,才知光中有尘,甚至于是尘霾深重。
\n
有人选择和光同尘,有人选择以身烛照,有人选择退隐山林。
\n
几千年来,谁能荡涤之?
\n
唐顺之不知道皇帝能不能做到,但是能呼风唤雨的真龙天子,现在端坐宝座之上,等待群臣表明心迹。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