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这下子,其他乡民自然是把张居正一顿夸,说他见多识广、日后必是状元公。
\n
朱载墌也好奇他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昨天晚上,他也是瞧了瞧的,但新设的工业部标准司怎么运作,他可不清楚。
\n
等到往黄河那边的治河工地走去的路上,他才问了问张居正。
\n
“我为明兄伴读,朝堂诸公自是关照非常。”张居正坦然回答,“此前读了《明报》,我去信请教,刘国老回信向我剖解过了。”
\n
“……原来如此。”
\n
到了黄河旁的工地,趁着春夏还没到的枯水期,一派繁忙劳作的景象呈现在三人面前。
\n
“……那是?淮扬总兵官的将旗?将卒呢?”朱载墌吃了一惊。
\n
“《明报》上虽未刊载,但邸报上有通报。去年唐总河奏请治淮事,陛下命淮扬将卒护堤守夏秋汛,后来果然立了功劳。陛下在邸报通报嘉奖,谓腹地诸省将卒莫以为无功可立,救灾、援建,都是功劳。大明立军是为守土安民,治好黄淮水患千古功业,岂非是安民大功?”
\n
张居正又信手拈来,一旁的戚继光不由得看了看他。
\n
虽然在王守仁的身边时,也听过不少次张居正的名字,但这段时间以来才感觉到他的不凡。
\n
几乎是随时都关注着最新的消息,又因为太子伴读的身份善缘满朝。
\n
而他看到过的,又都能记住,还会思索其中的一些道理。
\n
短短几个月,戚继光对他已经有些敬畏:继续这么下去,张居正将来必定是总辅。
\n
“明兄,那新标准,总理河道衙门只怕也要遵。但如今工程繁忙,唐总河顾不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