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各藩最好派遣重臣甚至是世子,各地宣交使也要带着访查报告、陪着各藩使团回京述职。
\n
自从设立了宣交使馆以来,这么多年它至少是存在于诸藩的。有新任的宣交使到了,旧任的才会交接完离开。
\n
而现在,他们全体的文武属官竟都要暂时离开,回京述职。
\n
这不寻常。
\n
大明天子确实重视,但他重视的究竟是什么?
\n
云南黔国公府内,朱载垺从有孕在身的王妃房中出来后,就到了黔国公沐绍勋的面前。
\n
三十八岁的沐绍勋年富力强。
\n
他不知道,其实属于他的命运也早就改变了。原本,沐绍勋在嘉靖十五年就在大明准备征讨莫登庸时英年早逝,时年才三十三。
\n
可现在沐绍勋还意气风发,见到女婿后先行了一礼:“殿下。”
\n
“公爷。”朱载垺却不托大,“父皇旨意过来,请公爷入京商议大事,可是外藩之事?”
\n
沐绍勋眼睛发亮:“应该是的!殿下,您王号为越,如今又以皇长子之尊旅居云南。虽名为探亲,但又不能说是就藩、开了王府。这不是长久之计,现在礼交部的公文,我们都知道了。此去京城,定是商议大事!”
\n
沐绍勋不是个例。
\n
随着乾清宫里诸多商议的推进,大明诸边、诸省,一时之间有不少重将都接到了旨意要入京。
\n
不是所有重将,这份名单是有选择的。
\n
但是俞大猷、马芳、纪维民、曲志南……许多名字,都代表了耐人寻味的含义。
\n
都是能打的、打过硬仗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