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聂豹虽是严嵩门生,却也正式拜过王守仁为师,不见得完全听严嵩。
\n
夏言六十多了,聂豹快六十,朱纨刚过五十,再加上后面的胡宗宪,这倒确实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梯队。
\n
“有这等意气,自然该用。”朱厚熜点了点头,“除了聂豹,诸部衙再各选右侍郎一员,并都察院钦派巡按一员、大明银行一同去办吧。”
\n
此时此刻,他只知道按照计划那边应该已经发动了,战果如何尚不知晓。
\n
但远征除了军队本身的战力,打的本就是后勤。
\n
好在看起来,大家对于此战结果都是看好的。连一贯精打细算的杨慎,如今也再不添堵,仿佛只希望这征倭大战早日顺顺利利结束,因此还提前安排着将来怎么治倭。
\n
这个课题,与朝鲜不同。
\n
援朝官员,大明还会给俸,也计考成。
\n
而要去东瀛的话,将来就算是迁居了。
\n
大明愿意去东瀛的人,会比愿意去朝鲜的少得多。
\n
那么大一个海外孤国,将来哪怕朝堂上也势必是以本地人为主。
\n
其中需要的治理智慧极高,朱厚熜一直没有停止对朱载墀的教导。
\n
“东瀛国土远大过朝鲜,但连年战乱,如今人口却大约多不了多少。虽说地狭多山,毕竟疆域辽阔,只是过去交通不便,治理不力……”
\n
与中国几千年打下的基础不同,东瀛如今的发展状况实则连朝鲜都不如。
\n
由于多山,中古时期本就小国林立,发展缺乏规划。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