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n
“大明出兵朝鲜,是应朝鲜王子、百姓之请!那时候噩耗传来,那安东公手刃仇凶,谁人不知?逆贼胆大包天,屠尽国主、王储;我大明则耗了多少钱粮赈济难民?岂能说是大明蓄意侵吞藩国?”
\n
“谁说不是呢?灭琉球的是倭贼,琉球君臣百姓尽皆丧命,一国百姓十存一二而已!那王女血书,可是诏告天下了的。为重建琉球,陛下又花了多少银子?倭贼这等丧尽天良的禽兽,岂能不剿?”
\n
“还是陛下说得在理!朝廷好意将来要建交结为兄弟之国,他们竟串通寇边!过去装作恭顺臣服,现下露出真面目了!让他们爱民安民,难道也做不到?说到底,真是民贼!”
\n
“……”
\n
民间议论如何,大明朝廷是在关注,却也不算太担心。
\n
如何通过舆论来引导动员,大明官方如今已经有些心得了,何况皇帝见多识广、懂得更多?
\n
“强调几点。”朱厚熜叮嘱着如今的《明报》总编,“王师英勇善战,战事绝无蔓延至边区以外的可能。新法近二十年,国库充盈、粮食充足,大明这一场自卫反击,绝不加赋于民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故而军情晓谕大明,百姓须知王师是在如何保家卫国。”
\n
对朱厚熜来说,要打一场这种时代“直播”式的仗。
\n
军队的性质,军队与国家的关系,要让皇室、官员、百姓与军人联系起来。
\n
四面皆敌自然不太好受,但恐怕在大明强大的状态里也没有比这更好的机会了:真正塑造国家的概念,塑造民族的概念。
\n
诸藩为什么明知大明更强,却仍旧要硬着头皮来冒险?
\n
因为大明提出了爱民安民的标准,并以之作为以后国与国关系的基础。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