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对赵贞吉说道,“东瀛那边,佛法本来就传了过去。那里什么神道,本就不只什么天照祖神,据说遍地都是神。大明去了,专业事交给专业的人做。相信大明高僧和东瀛高僧一起,有办法讲出新故事。”
\n
“陛下圣明!”赵贞吉赞道,“东瀛子民受苦受难,正是弘扬佛法之地。”
\n
“派任务。”朱厚熜平静地说,“天下佛寺,都要出人。这么多年,朝廷没动佛产,他们心里该有点数。聪明的,以后仍旧能安心礼佛。不聪明的,让地方寻一寻僧民相争的案子,依法办理。”
\n
大明重修律例后,自然有关于诸教传法的规定。
\n
在大明,就是宪条律例为尊。
\n
这么多年朝廷虽没有大动作,却也划下了红线,有了一根绳索。
\n
佛寺道观的资产,朝廷一视同仁,该缴税的缴税,只不过作为稳定一下他们的交换有些优待。
\n
现在嘛,底下具体操作过程中也许还有问题,但皇帝的态度是传达下去了的:不必担心天子对天理的重新解释就搞出什么灭佛灭道之事,但要尽义务,别破坏稳定,别超然朝廷之上。
\n
如今大明将士正在开疆拓土,有弘扬佛法热情的就去吧。
\n
朱厚熜表了态,北京那边就放下心动了起来。
\n
唐时就有鉴真东渡嘛,如今只不过有了大明官方组织,大规模过去。
\n
说实在的,在中华这个熔炉里,各方面的东西已经锻炼得极具适应性了。
\n
朱厚熜相信这不是大问题。如果信仰那么难以改变,就不存在那么多改信他教的事情。
\n
本来就是着眼几代人的事,在这几代里,该弹压还得弹压。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