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陛下也认可,或者说本就认为万事都有利弊。大明内部不是没有问题,只不过被掩盖于如今的发展势头之下。只要时间足够,可以慢慢消化,越来越稳固这种新的利益架构。
\n
一旦失去了这种发展势头,就连皇帝本人也不得不面对现实,调整战略重心。
\n
那样的话,他们这些目前占据显要位置的重臣自然就是被调整的对象了。
\n
这就是目前必须同心应对的根本原因。
\n
到了此刻,大明的战争机器终于是全速开动了。
\n
朱厚熜构建的舆论宣传动员体系,以国戚为主干的物资物流响应体系,诸多垂直部衙的行政体系,开始全力去应对这个秋冬就会到来的史无前例的国战。
\n
郭勋再次带着万五京营赶赴边区,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四省的领土军也各抽调一部分,总计万二增援北境。
\n
这种情况下,京营所剩兵力已经堪称最少的时候,连带着附近兵力都是最空虚的时候了。
\n
外患最严峻,而内忧要不要防?
\n
甚至就连那一支“增援东瀛”的京营也不能调回来,因为马芳安排在大兴安岭那边的侦查小队还回报了消息:在北虏已经于河套宣宁北面聚集那么大力量的同时,竟然还有一支规模在两万左右的人过了大兴安岭去了辽东。
\n
看样子像是过去就有的对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的劫掠,但这种形势下,显然不能就这么看待。
\n
大同那边,朱厚熜正听着那些归附部族的回报,看他们战战兢兢的模样,朱厚熜也更加明白了俺答为什么要这么做。
\n
只有重新卡回河套一带,他才能遏制住过去十年余已经被大明用“走私”贸易渗透得越来越不坚定的喀尔喀万户。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