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
\n
从这一次回去之后开始,大明是需要真正把已经练了的许多招术融会贯通、内功大成了。
\n
工业化是必须要走起来的路,生产力提高了,才有可能真正让大明百姓比过去更富足,有个不同的生活标准。
\n
……
\n
皇帝回乡了,朱载墌是第一次以太子和监国的身份在京城主持过年前后的诸多大事。
\n
新一届的重臣班底,总辅严嵩,总参唐顺之,其他国务、参策,还要筹备会试和殿试。
\n
外有战事,但已不是大明上下担忧的内容。
\n
内政诸事,也都有条不紊。
\n
朱载墌在宴请重臣们,其中便有立下大功的前任总辅和总参。
\n
杨慎还不到六十,毛伯温卸下北征重担后倒是老得很快。
\n
两人均封国公,但意义不同。
\n
毛伯温是要致仕了,但朱载墌则诚恳地对杨慎说道:“杨师,交趾本为大明故土,此番径直设省,该当好生教化了。”
\n
“……臣实在心力交瘁,殿下……”
\n
“不必求快,但求稳妥,方向无差。”朱载墌犹豫片刻,随后又说道,“皇兄虽为越王,然此番征讨缅甸,那边在父皇的心目中更长远、更需好生经营……”
\n
杨慎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唐顺之,只能先摆着手:“待陛下回京,再做定夺吧。”
\n
他升得快,退下来也很早。
\n
不到六十岁,又已经做过总辅,呆在京城让人忌惮。如果不是直接致仕回家办学,那就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