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部电影中,也可以说是通过男主角的视角,来探討血缘关係和亲情关係的。
男主角的父亲更重视血缘关係,而跟父亲关係淡漠的男主角,一直以来都受到他父亲的影响,所以一开始也是偏向於重视血缘关係。
在试图交换孩子、回归血缘“正途”的过程中,男主角不仅完成了作为一个父亲的成长与转变,而且消解了多年来作为儿子的偏激与固执。
他终於明白:所谓父子一场,就是相互学习,学会妥协,抚养孩子的过程,也在抚养父亲內心的自我转变。
男主角的“成长”,让他明白了这些,並且不再执著於血缘关係,而是更看重一直以来培养的亲情。
所以从这方面来说,是有些跟西方的价值观相衝突的。
不过,问题其实不大。
这部电影曾进入坎城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还获得了评委会奖。
能拿奖的电影,其实大多数时候,比拼的已经不是电影的质量问题,而是导演的资歷、与电影节的关係等等一些场外因素了。
有时候哪怕电影质量非常好,导演也是电影节的嫡系,但並不意味著就能拿大奖。
嫡系里面,还要分资歷的。
这一点世界通用。
老外也不是那些“公知”口中所说的,只讲能力,不讲其他。
无论哪里,资歷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这部电影,曹阳在写剧本时,是做了一些改动的。
比如那对开小商店的夫妻,他们除了抱错的儿子外,还有更小的一对孩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