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
“挂榜青山和文昌阁,这两个位于文昌苑景区的景点,它们在园区位置上的布局,是非常巧妙的,其二者遥相呼应,相辅相成,我认为,将它们两个景点放在一起进行讲解,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两个景点的名称,同样是遥相呼应,有其自己的来源。”
“历史上,内江市曾有一座挂榜山,世人又称呼它为降福山,这座山的提名,源自于科举时代参加考试的一名进士。”
“挂榜山这个名字,有祝福学子们早日金榜题名,登越高峰的美好寓意,后来这山也逐渐成为科举时代张榜之地,许多有识之士在此留下了遗刻。”
“而余荫山房的原主人邬彬以及他的儿子,也都是举人,遂景区便建立了一座挂榜青山,以此来鞭策读书人。”
“这挂榜青山又与文昌阁遥遥相对,学子们登上阁楼,望着青山,就好像他们距离金榜题名只有一步之遥。”
“文昌阁的这文昌二字,自然也是大有来头。”
“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文昌文化,据传最早出现在南宋年间。”
“当时的南宋与蒙古两方苦苦对峙,蒙古牢牢地抢占了我们北边的地盘,导致我们南宋百姓无法去孔庙附近祭拜。”
“百姓们不甘心尊儒从文的文化因此而败落,渐渐地,大家就在南方扬起了一种文昌文化,来填补无法有效传播的文圣孔理文化。”
“因而当时便出现了北有孔子,南有文昌的说法。”
“文昌文化的象征人物,乃是文昌星神,自古以来,人们对天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