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钟希望的是影片洪亮的母亲以“成功不一定是金子”解构功利焦虑,董安安的纪录片被篡改成“啃老逼死母亲”的流量爆款——这些荒诞与温情交织的日常,直指媒介暴力、年龄歧视、价值异化等社会症结,但影片却始终保持着举重若轻的叙事智慧。
影片的“淡”,恰是它最锋利的批判。当商业片沉迷“逆袭神话”时,《走走停停》让洪亮最终开起了出租车,弟弟南下创业,董安安携子再婚,老一辈带着未竟梦想离场……没有强行升华,只有“允许一切发生”的坦然。
正如堵车结局的隐喻:人生轨迹或交错或分离,停歇非溃败,而是重构自我的必经之路”。
同时,老钟认为《走走停停》的伟大,在于它正视了“人生本无标准答案”的真相。
这部电影它不鼓吹奋斗,也不美化躺平,而是以洪亮一家人的“草台班子”式生存——拍电影、吵嘴、吃火锅、面对死亡的时候告诉观众:所谓出路,未必是抵达某处,而是在自己的车道里学会欣赏窗外风景。
至于片尾彩蛋中,母亲柳婷获得“最佳新人奖”,父亲视频戛然而止于“但是……”。
这未完的遗憾,恰如我们的人生:走走停停,却始终向前。
……
这一篇长微博一共差不多3000字,而在发完之后,老钟则是又发了一条长微博。
这条长微博以【说《走走停停》票房扑街、爹味、主创发癫的是认真的吗?】为题。
很显然,怼人也罢,开炮也好,老钟才是专业的。
一部文艺片点映票房破亿,你告诉我票房扑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