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琎劝谏,被贬为临海长史。
身为侍御史的杜甫向李隆基劝谏应罢免杨国忠。
但诏书被杨国忠扣留。
杨铦没忘记杜甫对他“侮辱”,他多次让杨国忠收拾杜甫。
此时李隆基已经不怎么理政事,将政事全部托付杨国忠,他要好好享乐,大权在握的杨国忠随意找个理由,将杜甫免职。
让杜甫成为一介白身。
若非杜甫诗名宣扬,又与李瑄交好,杨国忠一定弄死杜甫。
杜甫也因此大病一场,险些丧命。
自此以后,杜甫诗风大变……
杨国忠一连整治,让文武百官震动。
如李岘、裴遵庆这样的聪明人,知道李隆基听不进去劝说,索性闭嘴。
至此,许多官吏、文人、百姓,纷纷思念李瑄。
李瑄主宰朝政的时候,和杨国忠主宰朝政的时候,可谓是泾渭分明。
杨国忠越无能,杨氏越贪婪,李瑄的名气就越来越大,就越被神话……
……
范阳节度使府衙。
远在范阳的安禄山得到李瑄去西域的消息,喜不自胜。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页 / 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