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大国,特别是吐蕃和大食,在鼎盛时期,却大败在李瑄手中。
变法罢相,使李瑄变得更悲情。
忧国忧民、大英雄、大诗人,在武风极盛,诗歌飞扬的大唐,每一个标签,都足以享受荣耀。
常平粮仓,虽然已经变质,但解许多百姓的倒悬之急。
慈幼堂、济生堂等等,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只是被杨国忠减少开支,并没有被抛弃。
变化失败,种子却留下。
包括一条鞭法、考公法,在仁人志士心中,已经有新的概念。
他们在等待“春风吹又生”的时候,那个男子,再度“入相”。
正午的时候,在万众期待中,李瑄又一次进入明德门。
许多长安人见过李瑄,但依旧翘首以盼。
他们受够了平白无故加赋税,受够了强行征兵,受够了五杨的奴仆。
一家数百奴仆,五杨、杨国忠、其他杨氏,加起来数千奴仆,像疯狗一样。
他们回忆小相公当宰相的时候,大户约束子弟、无赖不敢过市、杨氏夹着尾巴,无比美好。
短短三年,却变成这样。
“小相公!”
“小相公……小相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6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