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到这一刻,许多人才心安。
“太好了,圣人平安归京,有小相公辅佐,安贼不足为虑。迟早可以收复洛阳,使天下海晏河清。”
“以为圣人与小相公反目,没想到是和和睦睦。文武百官拱卫着圣人和小相公,杨氏已除,朝廷终于团结。”
“天生小相公,是国家之幸,百姓之福。”
“若非小相公在九载罢相,怎会有安禄山的叛乱?杨国忠误国误民,罪该万死。”
“是啊!要是小相公在,十三载的大雨一定不会饿死人。”
“还有南诏之战,是杨国忠这狗杂碎让我儿尸骨无存。”
“希望上天保佑小相公尽早平定叛乱,使山河安稳。”
长安百姓看到如此场景,所联想到是“君臣和睦”。
圣人邀请清君侧、平叛乱的小相公坐在龙辇上同行,代表一定会再次拜小相公为首席宰相,拨乱反正。
也有一些有识之士,从李瑄、李隆基以及文武百官的神态上,发现无形中的刀光剑影。
李隆基一向喜欢被百姓欢喝的感觉,他认为那样才会展现自己的威仪。
是以,李隆基在天长节上会宴请长安的古稀老人,与民同乐。
在前往曲江、大明宫的时候,李隆基有时候会不行夹城,接受长安百姓的拜见。
但此刻李隆基却没有一丝精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