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还有一些历经开元盛世的文人士子,以及世家大族的文人,聚在一起有意无意地发牢骚。
一个执政者,必然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会有许多反对者、政敌。
当李瑄为一部分人谋求利益的时候,就会得罪另一部分人的利益,遭受口诛笔伐。
人性如此,各种观念与矛盾,总会让人产生双重标准,李瑄也是一样。
李瑄也只能去帮助大多数普通百姓,尽可能弥补世家大族、商贩、诸胡的利益。
长安城中,除了一些迷茫的文人士子以外。
还有一些文人士子感觉到环境的变化,寻求上进之机。
他们觉得李瑄必开新科举,结合天宝六载到天宝九载的科举内容,思考如何完善常平新法制度。
连未实施的一条鞭法和考成法,都在他们琢磨之中。
假如李瑄真的执掌权力,一定会强力执行新法,如罢相时离开长安的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李瑄不像李隆基那样优柔寡断,安于现状。他的刀上沾满了豪强的鲜血。
“圣人,今后您暂住太极宫甘露殿中。”
进入朱雀门后,李瑄向李隆基说道。
“南内”为兴庆宫,“西内”为太极宫。
现如今,兴庆宫是毫无疑问的政治中心,代表着李隆基执政近五十年来的印记。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