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李瑄之前判断河东已失。
所以根本没想过蒲津大桥还存在。
这个时代,铁甲、大盾、强弩往桥尽头一布置,千军万马也难过。
如果说潼关有概率攻破,那蒲津大桥没有一点可能从对面强攻。
是以,蒲津桥有“蒲关”之称。
说起蒲津大桥,在后世人尽皆知。
怀丙和尚捞铁牛的故事可是必修课。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以西的强秦为了进取河东,在蒲州一带修建蒲津桥。
自此以后,历朝历代又不断翻修扩大蒲津桥的规模,使蒲津桥的历史经久不衰。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用来比喻世道变迁、盛衰无常。但这句话就来源于蒲津桥所在的黄河两岸。
到了隋唐时期,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终于使古老的蒲津竹索浮桥不堪重负。
开元盛世,长安许多从陆路运输的物资,都要经过蒲津桥。
是以,蒲津大桥诞生,又被称为“蒲津铁桥”。
蒲津铁桥的建造,在开元年间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由李隆基亲自过问。
开元时期的冶铁业发达,两岸数万百姓奉命炼铁铸造,由众多工匠设置桥体。
历经苦战又铸成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5页 / 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