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优异。又能公平公正,深受士卒信赖。
如此,才会有大臣举荐郭子仪为朔方帅,收朔方军。
但此时此刻,郭子仪陷入两难之中。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郭子仪是忠君爱国的,是以安禄山叛乱以后,全心全意地收整兵马,前来河北。
谁都知道,李瑄是发动政变,攫取权力的“权臣”,如董卓无异。
但人们更清楚,是李隆基后期的昏庸,宠信杨国忠和五杨,使国家到达千疮百孔的地步。
自李隆基在潼关失守,选择弃长安万民逃跑的那一刻起,无数百姓的意志,就不在李隆基身上。
在这种情况下,李瑄政变虽然引得一部分王公贵族、文人士子口诛笔伐。
但李瑄在平民百姓中的风评出奇的好。
这是李瑄自天宝二年以来积累的威信。
人们看到的是李瑄惩奸除恶的一面,人们看到的是敢于对抗杨氏的小相公。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李瑄背叛李隆基,但没有背叛百姓社稷。
那英雄之气,那变法图强,让李瑄自始至终被百姓唱诵。
在对朝廷和李隆基失望后,有些文人士子成为李瑄的死忠,拥护李瑄的政策。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