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国忠的儿子不学无术,竟然进士及第,成为天宝年间继“曳白”、“野无遗贤”后的又一笑话。
在李瑄看来,糊名制度和誊录制度是必然的,否则阅卷官会仅凭借一个姓氏加不少分。
李瑄已经将进士及第的成绩,作为吏部铨选后为官的品秩。
如第一名状元及第,最起码会授与正六品官职。
第二名、第三名为从六品官职。
除去前三名外,才划分进士第一等、进士第二等、进士第三等。
每一等为官后所获品秩不一样。
“秦王真要允许商人子弟参加科举吗?有的商人巨资万贯,一旦他们的子弟进士及第,很容易收买上官。”
李岘沉吟片刻,向李瑄说道。
在重农抑商的时代,商人卑贱,是根深蒂固的思想。
在大唐,商人存在普遍的歧视和排斥,商人被视为国家底层,甚至与商人通婚也被视为耻辱。
连百姓都认为商人满身的铜臭味。
大唐也有律法,规定官吏不得与商人私会,否则会遭受重惩!
“右仆射只是假设商人子弟更容易腐败,宰相不该有这样的念想。还有一种理解,商人子弟不差钱,不会被地方腐化,只想做出政绩,出人头地。商贸之兴,带动国家繁荣,以及百姓衣食住行质量。商人重税,国家得到更多财政,也可以回馈给百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