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于北上的王离部后,没有西进,而是南下攻打昌邑未果,便返回栗县休整,然后再次北上攻打昌邑,仍旧未能攻克,于是向南拐弯,神不知鬼不觉绕到了高阳。
在高阳,沛公又捡了一个大便宜。这个便宜跟一个宝贝人才主动投靠他有关。
沛公引兵向西。经过高阳,在此处神奇般地遇到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郦食其。穷困潦倒的郦食其是高阳看守里门的小吏,他恰巧碰到沛公部下的骑兵老乡。他对这个骑兵自我吹嘘了一通,希望老乡能帮他引荐给沛公。
几番话语下来,老乡被忽悠瘸了,果真答应了他的要求。
要说那个年代聪明人不少,辨士和谋士也挺多的,关键看谁能得到,得到了能不能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郦食其和侯嬴不一样,侯嬴对功名利禄早已淡漠,所以不但没有主动投靠贵族,反而退避三舍。而郦食其虽然年事已高,但进取心十足,从他积极争取的结果来看,成绩斐然。
沛公能赢在最后,跟他虚心纳谏是分不开的。而这些人才为了获得赏识也是拼尽全力。
首先他必须接近这些带兵的将领,还得让这些将领看到自己的实力,相信自己,并采纳自己的意见建议。
为此,尽管年纪再大,也得拼了。像周章、张耳、陈余、蒯通等等都是自报家门,主动投靠的。
郦食其也是如此,那他是如何忽悠成功的呢?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是这么说的,沛公经过高阳时,有一个骑兵正好是郦食其的老乡。郦食其见到这名骑兵就对他说:“经过高阳的各路起义军有几十人,听说些人都是一些喜欢烦琐细小的礼节的人,并且自以为是,刚愎自用,听不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我听说沛公虽然是个傲慢的人,但容易相处,正是我愿意真正追随的人。只是苦于没有人替我介绍,你如果见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