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才,国内就熹子影视有,公司不反对员工出去挣个外快,但国内这些影视公司,宁可将钱花到请明星上,也不愿意给幕后工作人员开高薪,怎么可能请得起熹子的精英。
而《独行月球》在质感的塑造上,就完成的相当出色,甚至比《月球》还要出色。
毕竟距离《月球》的上映,已经过去了足足3年,而技术的日新月异,可不是闹着玩的。
比如两部电影里,都有温馨的回忆过去的画面,董熹的处理就十分的简单粗暴。
在拍摄时,将打光的荧光灯,用加绿或芥末黄的灯光膜包裹,还为现场增加了雾,这样创造了生气,并且加深了氛围。
这代表着记忆闪回时主角的脑海模糊不清,也有助于使荧光灯发光,隐藏灯具设备。
而《独行月球》的记忆闪回画面,直接使用
“cooke”新出的镜头,它创造了典型的
“库克外观”以及变形感,几乎没有任何光晕或蓝色条纹。库克镜头提供了很不错的散焦,而不是像阿莱、蔡司镜头那样过于尖锐或者对比过于明显,让场景有柔和、温暖的感觉。
技术的进步对电影的帮助巨大,但前提是要擅长运用这些东西。而对国内影视公司而言,还停留在花大价钱砸明星阵容,对专业人才还不够重视。
不过相比于前几年还是有进步,最起码愿意重视剧本。可惜的是,不管如何出色的剧本,配上5毛特效和道具,那纯纯的视觉污染。
同样是同行衬托,《功夫熊猫》衬托的《魔比斯环》票房和口碑都惨败,而其他国产科幻电影则衬托着《独行月球》起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