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李玹暂时没说同意,只写信将情况告诉李禅秀,让他先不必去梁州,直接和陆骘一起率军来长安。
\n
第122章
\n
对于李玹为何没听手下将领的提议, 直接在长安称帝,陆骘作为臣子,不好评说。
\n
但李禅秀能猜到几分原因, 一是时机仍不成熟, 眼下司州、金陵和荆州联合攻打义军,称帝非但解决不了义军困境,反倒会使联军更团结、猛烈地对付他们,并无益处。
\n
二是此刻称帝, 如何称呼司州那位?像金陵一样, 遥尊其为太上皇?
\n
李禅秀觉得父亲未必愿意, 但若将老皇帝的所作所为公之天下,称其为叛国夺位的反贼, 眼下亦不妥。
\n
虽说老皇帝的皇位确实是当年谋反得来。为了夺得皇位,他也确实联手胡人,丢了大片北地, 形同叛国。但他毕竟曾当了近三十年皇帝,曾经太祖的旧臣早被剪除, 如今有名望的士人或有头有脸的文官武将, 大多在老皇帝一朝效过命,名义上来说,都是天子的门生故吏。
\n
更别说许多世家豪族, 早就跟老皇帝这一支牢牢绑定。
\n
若李玹此刻就这么做, 很容易被视为是要复仇、清算, 如此一来,不说那些世家大族, 就是天下士人,恐怕也多要往金陵或司州跑。
\n
毕竟就算他们自己没在老皇帝一朝为官或效命, 但他们的家人族亲、亲朋、恩师、弟子等,或多或少也有。
\n
不说别的,只前段时间李玹入主长安,就吓得不少士族拖家带口想逃。
\n
——虽然老皇帝被囚那次,听闻胡人可能要打来,长安的士族就跑过一次。但裴椹带兵进驻长安后,不少人又放心回来。尽管有一些已经跑去金陵了,但总归还剩一些。
\n
这次若不是裴椹留在长安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