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主,但许多事情还要族里人商量而定。能够回归朝廷是我个人的一点儿宿愿,但是族里的人却思想不一。我有一位族弟李封正在州里当从事,他就对这件事有些微词,还有小侄李进素来好强争勇,也未肯轻易依从……”
“既然如此,这件事还是日后再议吧。”曹操笑着打断他的话,“不过十个手指头伸出来难免不齐,最好是族里的人全都点头了咱们再谈,也免得横生枝节闹得大家都不愉快。现在兖州东面黄巾肆虐,若是你们能率兵牵制敌人配合官军,我想朝廷也好、州郡官员也好、百姓也好,都将对李家感恩不尽。”该说的话点到为止。
李乾也是聪明人,见曹操开出条件,马上点头道:“我明了大人的意思,一定回去整备兵马,协助将军一战。”
“好了好了,这不就谈妥了嘛!”鲍信颇为豁达,又仔细看看屋中每一个人,“现在也没有外人了,有话我可就直说了。”
曹操知道他要分析兖州局势,见他不把李乾当外人,自己也不便阻拦,便笑道:“还等什么,我在这里日思夜想,就等着你的高论了。”
鲍信右手食指弹着额头,缓缓道:“兖州治下共有八郡,我在济北、张孟卓在陈留,这自不用说,一向是支持你的。任城相郑遂死了,也不必提了。你本人就是东郡太守,我想你不会傻到自己反对自己。”说着他自觉可笑,“至于泰山太守应劭,他给我的书信中提起当年你曾帮助过他,有这回事吗?”
曹操想了一会儿:“哦……当初宦官之变,吴匡杀了何苗,想将其掾属斩尽杀绝,乐隐已经被害,我救下了应仲远。”
“那就妥了,救命之恩岂是寻常?应劭肯定会支持你。”鲍信说着有点儿兴奋了,“应仲远可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去年青州贼犯境时,他率文武与贼连战,前后斩首数千级,俘获生口老弱万余人。而且这个人学问忒大,撰过一部《风俗通》、注过班孟坚的《汉书》,身在军旅还能手不释卷,真是个文武全才!我鲍老二有武无文,可是比不上。”
“身在军旅还手不释卷,这我也得学学,哪怕注一注兵法呢。”曹操不禁点头,“等见到仲远,我要好好与他谈一谈,今后仰仗他的事情还多着呢。”
“泰山郡自不成问题,不过剩下的济阴、山阳、东平三郡可就不好说了。”鲍信又表情严肃起来,“济阴太守吴资靠军功起家,当初就不太买刘岱的账,恐怕也不会服你。山阳太守袁遗北上投靠袁绍,刘岱改用了毛晖,这个人对刘岱感恩戴德不宜撼动。还有东平太守徐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