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之张鲁之母还在成都为质,刘焉索性听之任之,默许了张鲁的所作所为,彼此倒也相安无事。可刘璋继位后不知听了谁的馊主意,竟处死了张鲁的老母,以至于两家反目摩擦不断。
刘、张之间虽有恩怨,但毕竟同属益州界内。汉中乃蜀道咽喉所在,若曹操灭了张鲁,蜀地门户洞开,下一个倒霉的就是他刘璋了。
其实刘璋原本有意与曹操结好,为此还三次派遣使者拜谒曹操。头一次中郎将阴溥拜谒曹操,为刘璋求来了振威将军的加官;第二次从事张肃出使许都,恢复了许都对朝廷的贡奉。三年前曹操兴兵南下,刘琮不战而降,曹军声威震动天下。刘璋不敢怠慢,提高使者规格,又派别驾张松再次出访。不想张松归来的反应却与前两次大相径庭,痛斥曹操傲慢无礼待人残暴,劝刘璋与其断交。刘璋半信半疑,正在犹豫不定之际传来赤壁战败的消息,于是见风使舵,由亲曹转入反曹阵营,再次断绝朝廷贡奉。
可是现在风向又变了,曹操从向东用兵转为向西用兵,又该怎么应对?刘璋一筹莫展。关键时刻别驾张松又跑来献策了:“刘玄德,主公之宗室而曹操之深仇也。此人辗转南北善于用兵,若与之结好使之讨张鲁,鲁必败。主公若能夺取汉中,则全据蜀道之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曹操虽来,无能为也!”刘璋听了这主意甚觉有理,于是召集僚属商议此事……
“万万不可!”主簿黄权当即反对,“刘玄德素有枭雄之名,帐下又多心腹虎狼之士。今若延之入蜀,主公如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如以宾客礼待,一国不容二主。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只恐刘备一到,蜀中再无主公栖身之地!”
刘璋是个没主心骨的,方才还对张松的提议浮想联翩,听了这话竟也觉有理:“若不能请刘备,那曹操到来何以拒之?”
黄权拱手作答:“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深沟高垒以待时清。”说罢不禁叹了口气——叹的倒不是蜀中情势不妙,而是刘璋身为人主竟只会依赖他人,宁可请外人帮忙都不敢自己一搏。
张松之所以有此提议实是暗怀他谋,岂容黄权阻拦?立刻反驳:“敌兵犯界如燃眉之急,若待时清则是慢计也。”
“敌兵何在?”又一人出班发言,众人视之,乃是从事王累,“今曹兵未到,何有燃眉之急?况西北战事纷纷,曹操关中尚不可定,更何谈汉中?”
张松强辩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关中诸将乌合之众,必为曹操所破。关中若定,则兵及汉中祸不远矣!”说着又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