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卢毓乃先朝尚书卢植之子,二兄罹于黄巾之难,他虽长于名门习学经籍,却颇能务实,曾为令史效力中台,做这等度支差事驾轻就熟;苏林、刘廙这俩做学问更是尽心,翻阅书籍,连楼台各处雕琢的鸱吻、赑屃(bi xi)、貔貅(pi xiu)样式都勾画出来了;连鲍勋也跟着打点宫禁卫士,长驻院门监理建材。
虽有这般部署,曹丕仍不敢怠慢,每日早晚两次到西园监工,有时甚至亲自跟苏越商讨施工细节;只要得空便邀请朝中要员来看,说是请他们指点,其实是要借他们之口宣扬自己有多用心!
除此之外曹丕心思两面用,还多方打听曹植那边的情况。得到的结果“颇不乐观”,没想到刘桢、任嘏这帮耍笔杆子的干起政事来还真有模有样,尤其文学侍从郑袤,不愧为郑泰之子、郑浑之弟,脑筋甚是灵便,竟怂恿素来和善的曹植发了一次“虎威”,将各县计吏骂了个遍,计簿一律打回核查重报。据说郑袤还私下向曹植提建议,编出两份田册,一份虚夸、一份属实,看准老爷子心气对症下药,办法都想绝了。
这样怎分得出高下?曹丕决定再接再厉以勤感人,每日从早到晚待在工地,反正这差事比核算之事长得多,干脆就在西园耗啦!甚至准备把铺盖搬到铜雀台暂住,颇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劲头。可能还真是诚意感人,工匠的进度还挺快,不过十余日的工夫,冰井已然挖好,台基也基本夯实了。
这日掌灯时分,曹丕还在西园监工,有内侍赶来:“魏公请五官将立刻过去。”
曹丕正要在父亲面前表表功,赶紧把手头的事托给夏侯尚,随着入宫;却见听政殿灯火熄着,乃是后殿召见——曹丕自忖,后殿多是家事,想必与立嗣决定有关。
果不其然,刚至后宫门就见段昭、任福二将立于阶下,杨修也在一旁站着,笑道:“五官中郎将晚来一步,临淄侯已先进去了。魏公叫您且候一时。”
什么事还要一个一个见?曹丕心下不解,却也不好向他们打听,背着手在外转悠;正胡思乱想,就听脚步声响,曹植带着俩内侍疾步而出:“三弟……”
曹植只摆了摆手:“父亲差我急务,不得耽误。兴许还有兄长的差事,也快去吧。”说罢急匆匆走了。
曹丕愈加疑惑,赶紧入后宫,几乎脚不沾尘飞到了鹤鸣殿。哪知曹操更急,连句请安的话都不容他说:“吾儿不必多礼,有一急事。朝廷派中尉邢贞、左中郎将杨宣、谒者仆射裴茂三位大人来邺城加恩为父,不想半路患了急病……”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4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