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众将退下,曹操才理会卞秉等:“你们大老远赶来,就只是向寡人贺喜吗?”
众人一阵沉默,曹瑜先憨笑着开了口:“大王立国六载,今太子、王后都立了,咱曹魏一天比一天兴盛,家乡父老也感念大王恩德。我府上最近来了几个老乡,都是故旧之人,子侄也都长大了,大王能否稍加垂恩?”这位叔父一门心思就是提携亲戚朋友,常言道“无利不早起”,恐是吃了贿赂,一把年纪说他什么好?
曹操默然不答,贾逵又道:“选官易制初有改观,但地方州郡尚有酷吏苛政,南阳之叛可谓一鉴,恳请大王颁布诏令,放宽法度沙汰酷吏。”这提议冠冕堂皇,曹操却不能接
', ' ')('\n
受,他已经亲手扼杀了唯才是举的选官制度,又不再对世家大族寻衅打击,这已经是妥协,难道有生之年还要把自己所有为政理念都推翻?说是放宽法度沙汰酷吏,法令传下去就变味了,到头来放纵的是豪强之家,遭排挤的是寒门之吏。曹操已暗下决心,不管后世如何,反正他活一天法度就不会变,任凭贾逵这些人说得天花乱坠,他始终报以沉默。
卞秉也大大咧咧道:“姐夫您再好好想想,让彰儿留驻长安合适吗?丕儿当太子已两年了,你叫彰儿统兵在外,叫植儿到身边伴驾,丕儿却既不能领兵又不能与你相见,他心里怎想?”这话倒也有理,但曹操也清楚,这位舅爷也是“太子党”,未必不是有意偏袒曹丕。
这帮人各打各的小算盘,曹操实在烦了,索性谁也不理,扭头瞅了眼坐在一旁的杜畿:“知道把你找来做什么吗?”
杜畿虽在外任,曹操对他的宠信却不亚于王粲、和洽,一任河东太守连当十五年,天下还有第二人吗?杜畿略一思忖道:“两次西征都是敝邑供给军粮,算来还有余剩,农乃强国之本,莫非大王想询问些农垦安民之类的经验?”
“对!”曹操阴阳怪气道,“总算还有人知道寡人想什么,不拿乱七八糟的事来烦我!”这句指桑骂槐说得曹瑜等尽皆脸红。
董昭始终没开口,冷眼旁观心里已有成算——大王老迈了,无论身体和思想都已衰颓。救援荆州派部将,军中事务也下放子侄,众人说的那些事若放在从前,即使不办也要有个明确态度,现在却只敷衍拖沓。不过他对治理民政有点儿兴趣,似是想在民间积些功德,这又是出于什么意图?刘备称王,要与大王平起平坐,大王要高其一等的最好办法就是称帝,三家并立难以改变,若不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7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