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辽人谈虎色变,鼎定宋辽边疆,麾下雄师十万的英雄人物,突然被朝廷卸下了兵权,扔到枢密院任职,臣民很多人接受不了。
最大的争议就是,大宋正在积蓄国力,眼看一年半载内要挥师北伐,而北伐辽国的主帅最佳人选,只能是赵孝骞。
这个节骨眼上,朝廷把赵孝骞的兵权卸了,这跟自毁长城有何区别?莫非官家毫无进取之心,觉得只要收回了燕云十六州就满足了?
明明是一片大好的局势,这道人事任免委实令许多人想不通。
坊间还有传言,倒是说到了点子上。
赵孝骞终究功高盖主,而且拥兵甚重,对皇权产生了威胁,站在官家的立场上,只能卸下他的兵权。
皇权永固永远比开疆拓土更重要,这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汴京朝野舆论四起,有赞同朝廷决定的,也有激烈痛斥官家兔死狗烹的。
朝堂上的反应倒是比较平静,当官的人终究比普通百姓想得更深远,在他们的眼里,赵孝骞收复燕云的那一天起,结局就已注定了。
自古功高盖主者,能有几个好下场?
赵孝骞至今能被官家善待,而且还封了一字亲王,说实话,官家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
关于赵孝骞的任免,无论朝野如何议论,已经成了定居,官家不可能收回成命。
然而,与此同时,汴京民间市井却悄悄流传着另一个流言。
这个流言吸睛的程度,比赵孝骞的官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