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承乾端坐主位,案上摊着李义府的策论,封皮上“以军威驭万国”几个字格外醒目。杜荷、赵节、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五位核心大臣分坐两侧,神色各异。
他们刚接到通知,要商议一份“特殊的实务策论”。
“诸位爱卿,先看看这个。”李承乾让内侍文忠通传李义府的策论。
“这是前晋王长史李义府所呈,关于‘引外邦粮食解大唐之困’的策论,孤觉得有些意思,特请你们来议议。”
听到李义府的名字,众人有些惊讶,但也没人多说什么。
只是耐心的一个个看下去。
看完后,杜荷最先道:“先兵后礼,或许可用。西域那些部族,给笑脸就蹬鼻子上脸,去年劫了咱们三队粮商,不就是仗着咱们没下狠手?”
话锋一转,又有些顾虑:“不过‘粮赋监掌生杀权’是不是太急了?边军掌兵权又掌财权,容易出乱子,得设个督查司盯着才行。”
赵节沉吟道:“用蜀锦、铁器换青稞、稻米,这个路子是对的,汇通司去年就试过,利润能抵三成军饷。但李义府说‘拖欠粮赋三次就削其附属国资格’,是不是太硬了?外邦商路一断,咱们的丝绸瓷器也没地方卖,反而伤了大唐的商税。”
“不如改成‘拖欠一次罚粮,二次断贸易,三次再议削籍’,留个余地。”
房玄龄被火炮逼粮的主张惊到了,长叹一声:“太子殿下,老臣读史三十载,见惯了‘穷兵黩武’的代价。汉武帝征西域,拓土万里,却耗空了文景积累;隋炀帝伐高句丽,更是直接动摇国本。”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