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拆堡垒容易,若激起战火,谁担得起这个责任?”
他虽年近六旬,腰杆却挺得笔直,当年平高昌的锐气仍在,只是多了几分沉稳。
部将们围拢过来,议论纷纷。老将王翼沉声道:“都护说得是,不能轻举妄动。但吐蕃的动作确实反常,增兵、筑堡、联部族,三步棋都冲着咱们安西来的,若不应对,他们只会更嚣张。”
“王将军说得对。”另一位部将补充,“昨日焉耆的农技官报,有吐蕃支持的部族偷偷毁了半里水渠,虽被咱们的护渠兵赶走,可这苗头不对,他们是想搅乱咱们教外邦种稻的事。”
郭孝恪摩挲着腰间的佩刀,目光扫过面前的舆图,落在唐蕃边境的“赤岭”:“吐蕃怕的不是咱们的骑兵,是大唐在西域的教化驻军双管齐下。他们见焉耆、龟兹靠着大唐农技增产,怕周边部族都归附,才急着搞小动作,想把水搅浑。”
顿了顿,郭孝恪对郭瑾道:“你带三百斥候,分五路潜入吐蕃北疆,查清他们的兵力部署。”
“尤其是勃律的堡垒,看清楚是土筑还是石砌,有没有囤积粮草。记住,只侦察,不接战,若被发现就说是‘巡边护商’,别给他们挑事的由头。”
郭瑾躬身领命:“孩儿明白!”
“王翼,你带五千精兵去焉耆军镇,协助那里的驻军加固城防。”郭孝恪转向老将:“把咱们新到的二十门轻火炮架在渠边高地,白天操练,晚上灯火通明,不是要打仗,是要让吐蕃的探子看见,咱们的火器足够护得住水渠和稻田,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王翼应声:“都护放心。”
“还有部族联络的事。”郭孝恪看向负责西域部族事务的部将,“你立刻去龟兹,召集已归附的城邦首领,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