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犯,不说泉州府、漳州府、福州府,便是松江府和苏州府也颇受其扰,做着走私贩卖的生意,实在恼人。今次更甚,竟将我大魏朝廷命官掳去,打着倭寇的名号干的都是朝廷的烂事。”
\n
百安大长公主冷哼一声,态度十分强硬,“文帝时,本宫看你们与高句丽、占城、暹罗相交,你们还算十年,不过十年未收复,做儿子的竟也想爬到了当爹的头上。”
\n
“今次若要再打,便也打。”百安大长公主冷笑一声,“本宫知你打的什么算盘——不过是盘算着南倭北虏,以为大魏要收拾靼子腾不出手收拾你?动脑子想想罢,本宫浩浩荡荡出现在此,而非镇守玉门关,意味着什么?”
\n
百安大长公主说话间中气十足,几句话抑扬顿挫、语调时而压低时而高扬,闭着眼听也感知上位者的威压。
\n
翻译欲开口,百安大长公主抬手止住,微抬眼皮,“足利将军,你可听得懂?”
\n
足利将军面上不改,连连颔首,“这些,听得懂,听得懂!”
\n
百安大长公主满意点头,“能听懂就好。“随意将手搭在了边桌上,与精致大气的面庞不同,百安大长公主的右手粗糙宽大,“听得懂就继续谈,本宫乏了,你们慢慢聊,聊得好,接着上武夷大红袍,聊不好……”
\n
百安大长公主勾起深绛色的唇,“别说你足利大将军,便是你背后的王室、你足下的百姓,下半辈子都别喝茶了。”
\n
百安大长公主出现片刻后,折身而去。
\n
剩下的场子递交给鸿胪寺少卿罗闻弘、内阁辅臣高士奇、户部尚书胡秉直。
\n
商谈的细节极多,倭国拱袖称臣是传统,并不需突破很高的心理障碍,几说几不说,态度便软和了下来,主要围绕着纳贡上俸、海路贸易、主国对附属国的掌控程度展开讨论,基本上是按照十年前逊帝未退位时期的条件在谈,倭人向来审时度势,面对“谈不拢就打的主旋律”,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