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先生除了声音洪亮、体型健硕外看不出其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很容易将他认成是吕贝隆的一位普通农夫。
只不过‘刽子手’这个单词一出口,不止是他旁边的那桌客人,周围四五桌人都停下了吃饭和聊天,将目光投向了这里。
这大概就是老先生想要的目的——目光与关注。
当听众到齐,他把酒倒上,演讲还将继续。
“我这个年纪的刽子手没有赶上好时候,工作了20多年,只砍下过50多颗头颅,我猜即使断头台不被废除,这个数字也很难到100,不,80都很难达成。”老先生既遗憾又憧憬的说,“但在100多年前,刽子手职业生涯至少要参与400次处决,你们知道亨利·桑松吧?就是执行路易十六死刑的那位,他一生中参与了3000多次处决,平均每天要砍掉5、6颗头颅!”
自中世纪以来,法国就有死刑。
十六世纪末期,法国人开始探讨死刑的存废问题,国会为此激辩不已,最终结果是依然保留死刑制度,但为了安抚主张废除死刑者,决议废止酷刑拷打,被判死刑者一律斩首处置。
1792年,医生约瑟夫·伊尼亚斯·吉约坦提议用机械斩首取代传统酷刑,确保‘平等且无痛’的死刑——断头台出现了。
在断头台出现的2年后,法国大革命爆发,这种‘人道主义’死刑处决了约1.7万人,其中就包括路易十六和罗伯斯庇尔等人。
这场革命,把刽子手这个职业推向了黄金时代。
事实上,刽子手在中世纪起便存在,最初由教会和国王授权,负责处决异端、叛徒和罪犯,方式包括绞刑、火刑、车裂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