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胜战彻底固化叶长歌在村民心中的领导地位。他指导战术,对村务亲力亲为,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指挥者,更是“和平实践家”。苏锦瑟更是被誉为“岭南领袖之辅”,商战技能与后勤组织成为盟中典范。
他坊间被称为“岭南子”,商人称其为“来风满山的护卫”;民兵称他为“剑在手,守我家”。
三日之后,叶长歌将把防御队伍带至周边寨中协商驻防条款,并在八日内组织清剿散兵,确保内外稳固。
同时,他与苏锦瑟正筹划新的商盟路线,打开南岭通道,迎接更大地盘的联盟联手。
夜幕刚散,黎明光芒悄然染红东山岭,空气透着一丝潮湿,却也预示着新的开始。战役结束数日,岭南村庄正从硝烟中缓缓苏醒,而更大一波颂赞和试炼,随之到来。
战后重建措施推进迅速,村中的匠人们修复壕沟,加厚木墙,让其能抵挡更重的打击。村民自发分为防务轮岗、生产自救、后勤供给三条体系:每两日一轮,确保寨内通行畅通又备有应急机制。
叶长歌投入其中,督促骨干修复弓箭库与火器仓库,沉稳布置救护点与备用粮草堆放。商会则出资增添几台简易火铳与滞脉药膏,村医们学习急救、换药技术,防止应战的士兵出现伤后感染。苏锦瑟看着井然作业的码头、仓库与哨岗,嘴角浮起满意微笑:“我们已经不仅仅是守住胜利,而是在铸就常胜堡垒。”
那晚,她和叶长歌一同巡视东桥壕口。男木匠正加固木槛,女匠人正涂化木油,少年们轮值弓箭练习。苏锦瑟叹息:“你用民心造了一座墙,比任何城池都牢固。”叶长歌望着夕阳:“我想让岭南成为无人敢轻视的地方。”两人沉默,却又战意毕露。
东桥壕口夜空突现几团火光,传声筒从高地传下假信号,制造敌军试图掩袭的假象。随后,顾清霜带领信号小队出动,沿东岭三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