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天凌晨,三人在南湾小港登岸。这里是岭南银票的试点市场,码头上无香屿本港的刻印,但已有人排队兑换岭南票据。几户茶商、木贸商正等待领取标签和运输证明。商港负责人约翰,一位混血商人,脸上带着笑意迎接苏锦瑟。
欢迎来到南湾。他握手道:我这正等你来谈扩限方案。我们愿让岭南银票直接兑换香料及木材,但需先给我港口商人一定商业自主权——如在本港继续流通本港票。
苏锦瑟正色:合理。可每月回报兑换量,我们以合同保证额度,同时愿在南湾设立‘兑换基金’,如遇通胀或黑市,我们补偿兑差。并承诺每三月合作评估。
约翰满意起身,商量交替领导兑换点,制定双方监督代表,以及合同格式印章和海关申报系统。
他当下下令:明日开始正式执行商业内通银票方案。
第一波南洋谈判的高潮在此:香屿港达成“限额通用”协议,南湾港确立“额度扩大兑换”制度。两港共用岭南制银票体系,既维护了当地商帮体系,又实现依附岭南商盟的新秩序。这一胜局,将带来连锁效应:
•岭南商盟短期收入激增;
•南湾港定价体系被拉入岭南监管;
•此次协议便是未来「南洋统一商圈」合作雏形;
•当地反岭南派尚未出手,但已开始感到威胁。
当夜,三人再次聚会于船尾甲板上,海风吹着三人衣襟。顾清霜报告西侧海商联盟近期的商贩渗透人头名单;苏锦瑟将香屿港、南湾港的合同草案摊开,叶长歌笑言:
这就是我们的谜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