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丞相,清以为歼灭曹真大军自当速战速决,但对方兵力确实太多,我们亦不能贸然地大举压上。眼下曹真大军在子口关外连营数十里,虽处处设防,但处处都是破绽,我军宜从侧翼击破。
时下正值初冬时节,天气干燥,草木枯疏,最适合发起火攻。清以为可再遣无当飞军分从小道绕至曹真大军的侧翼,相约发起火攻,彼依山傍林下寨,或可火烧连营、大败贼兵。”杨清道。
诸葛亮听了此计心下顿时五味杂陈,眉毛一挑,语气莫名:“明之是说效当年陆逊于夷陵破先帝之故计?”
“额。。。。。。正是。”杨清有些迟疑地回道。
他这个火攻之计确实是从汉军在夷陵之战中被吴军火烧连营击败而获得的灵感,子午谷内山岭起伏连绵,大军难以展开,曹真大军从北往南连营扎寨,恰如当年汉军深入夷陵、猇亭山区不得不做出的无奈之举一般。
此时的汉军亦和当年的吴军一样,不仅占据着有利的地形,而且还有着能够分割战场的快速反应部队。
只不过当年东吴的快速反应部队是天下无双的水师,而现在的季汉靠的是擅长翻山越岭的无当飞军。
二者情势如此相似,杨清很快地就想到了火烧连营之计,然而夷陵之战败的是季汉一方,是刘备这个先帝的污点,杨清自然不好当众挑明,免得被有心之人抓住话头诬陷他在阴阳怪气、指责先帝。
当然诸葛亮就没有这个顾忌,大大方方地指出这是在效仿陆逊的计策,毕竟此时的曹真大军与当年的汉军的确境遇相近,只要能破敌,用对手的智略亦无不可。
诸葛亮道:“明之此计与我不谋而合,只是顾虑当年陆逊之所以火攻奏效除了我军依山傍林、连营下寨的原因外,更主要的还有着天气的因素,此时虽是草木萧疏、气候干燥的初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