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只是国事繁忙、未得机会,幸今日有暇,特请小友过来一会。”
杨清谦道:“清区区微名,不值一提。丞相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难测之机,名声著于四海,仁德播于海内,小子钦慕许久,只是无缘拜会,今日得见尊颜,足慰平生!”
“亮不过隆中一村夫,先帝看重我谨慎,这才委以重任,小友太过誉了。”
诸葛亮看得出来,杨清所言并非阿谀奉承之语,此子是真心敬服自己的,心中大为感动,羽扇一指,说道:“明之,请坐。”两人相对而坐,诸葛亮又对何植说道:“子远自去忙他事,不必在此陪候。”
待何植走后,诸葛亮一言不发,只拿慧眼打量着杨清,杨清摸不着头脑也只得对望过去。这一对视,诸葛亮见杨清目光坚定而清澈,心中已有判断,而杨清也见诸葛亮眼中隐约有期待之意,心中也有所悟。两人俱是聪明之人,不屑做那拐弯抹角之事,片刻之后,诸葛亮放下轻摇的羽扇,直接问道:“听闻明之得大贤传授,所学渊博,不知今日至此有何可教亮的?”
杨清严肃地回道:“敢问丞相欲问何事?”
“亮欲剪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完成先帝之遗志,不知明之可有妙策。”
杨清心下道了声果然,他已猜到诸葛亮会直接询问自己对如何兴复汉室的看法,此问既是考校亦是求策。考校自不用提,而求策则是诸葛亮高尚品格的体现。身为季汉丞相,担负着中兴汉室的重任,虽然他位高权重、智慧过人,但只要他人能拾漏补缺、有所襄助,纵使所问之人乃后辈晚学,他也愿虚心请教,这是一位名相的责任与担当。
杨清喝口茶润了润嗓子,对道:“当今天下虽是三分,然伪魏独占十之六七、孙吴占去十之二三,而我大汉仅有益州一地,况且当前南中反叛,益州之地尚不得全。而经过荆州、夷陵两场大败后,国力更是大损,故而此真危急存亡之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