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的兵马。」杨清首先开口分析道。
关兴道:「可是以当前这种形势来看,曹真不一定会继续固守待援,他说不定想要弃城突围,逃回长安。到那时,郿城、武功等地的魏军就不会出来了。」
「安国将军,维以为这个可能很小,一来我军四面围城,曹真突围将会面临极大的危险,若其被我军擒杀,反而是得不偿失。
二来就算他侥幸突出重围,可我军在长安城外还有一支兵马,他想进入长安实非易事。
三来,就算他顺利进入长安,但被我军围困的局面仍未得到改善,无非是从安陵换到长安罢了。因此,某以为曹真目前选择弃城突围的可能不是很大。」关兴话音一落,就听姜维反驳道。
关兴迟疑道:「这......伯约你的说法,某不能苟同,如今安陵几乎就是座孤城,继续坚守下去已没有多少意义。
以曹真之能,他如何不知道抽调郿城等地兵马的后果,我以为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动渭水一线的兵马的,毕竟这关乎到整个关中战局。」
二人虽意见相反,但众人听完后觉得他俩说的都有道理,一些人支持关兴,一些人附和姜维,争执不下,未有定论。
「明之,你怎么看?」一直未说话的诸葛亮,听着众人的争论,笑着对杨清问道。
杨清笑道:「其实安国和伯约说的都有道理,此事的关键就在于曹真那厮的心思,他的心思我等虽不能猜透,但可以外因促成他选择我们希望他选择的方式。」
「如何促成?」诸葛亮继续问道。
杨清道:「只要做到似攻非攻、似破非破八个字即可,我军既要给予曹真足够的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