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业乃惠及我大秦千秋万代,无论井渠还是长城,于国于民都有大益处,非岭南荔枝树可比!”
\n
好嘛,李斯不如直接将秦始皇出生年月喊出来得了,这简直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王绾忍耐再三,觉得再不开口皇上必暴走。
\n
待王绾准备拱手进言时,一直皱眉倚靠椅子的秦始皇坐直了,王绾瞬间噤了声,朝李斯狠狠翻了个白眼,内心默念:完了完了这下完了,俸禄不保,李斯害人不浅!
\n
哪知秦始皇压根没发现他二人的眉眼官司,疑惑道:“既然这唐朝前期如此繁华,被称之为盛世,那这玄宗到底做了何事居然能使一个兴盛的王朝急转直下呢?”
\n
眼见皇上盯着天幕没注意到他们,王绾和李斯都松了口气,二人挤眉弄眼你来我往的,蒙毅疑惑了,他们这是在干嘛,好好的喝茶看天幕不惬意吗。
\n
【当时,前期勤政爱民的李隆基兢兢业业处理国事,建立了开元盛世。由于四海昇平,李隆基到后期逐渐丧失初心,开始怠于国事,将朝政诸事全权交给宰相李林甫。
\n
李林甫前后为相十九年,独断专权、排挤忠良、收受贿赂还任用胡将,为之后的安史之乱埋下祸根。
\n
改元天宝后此等情形可谓更胜一筹,因杨贵妃入宫,杨氏族人得到重用,贵妃族兄杨国忠就借此上位,后杨国忠扳倒李林甫成为继相。
\n
中朝臣本以为结束了宰相排除异己的日子,没想到杨国忠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时又各种矛盾频发。
\n
均田制被破坏,百姓失去土地成了流民;奸臣当道加剧了君臣矛盾;地方节度使兵权过于庞大,中央军却人数不足。
\n
如此种种矛盾叠加在一起,到了天宝末年,致使民不聊生的‘安史之乱’彻底爆发。这一乱就持续了整整八年,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更是长驱直入长安,逼迫的唐玄宗李隆基携朝臣逃往四川。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