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即便有了这些先进的事物,就凭赵国这种如此低下的行政效率,想要真正去惠及下层的普通百姓,起码几年甚是十几年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这些先进的事物可能早就被秦国提前学走了,这简直跟资敌没什么区别,所以他最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赵国的行政效率。
至于其他的先进事物,如果不能做到长时间保密,他只能暂时放弃。
就比如现在各国的粮食主要是粟,也就是小米,这种东西产量并不高,而且口感也特别差,再加上现在连石磨还未出现,所以粮食烹饪非常原始,即便是自己这样的高级贵族,吃得也不怎么样。
不知有多少次赵括都想将水稻和小麦引入赵国大面积推广,但是都忍住了。
这两种粮食其实在这个时代早已出现了,但是由于种田水平和见识的原因,并未得到大范围地推广。
赵括本打算在赵国推广,但最终并未付诸于行动,因为这玩意根本就无法保密,一旦被秦国知晓,凭借秦国的八百里秦川以及巴蜀之地,粮食产量立马翻几番,所以他根本不敢推行。
所以他现在只能从最基本的提高行政效率开始,基础做好了,以后他的想法肯定会更快地去实施,到时即便秦国学过去了,但也会落后一步,有了这一步的差距,秦赵两国的国力便会被慢慢拉平甚至可以反超了。
-----------------
檀台宫议政殿。
各位大臣都看向了许久未曾出现的长平君赵括。
一位平时和赵括没多大交集的大臣,却笑着走了过来,“太叔静,见过长平君大人。”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