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与颐和园的现状结合起来,剖析了它的历史沿革、造园手法、艺术体现等方面,纵贯清朝大半个历史。
\n
唐政和见他们对颐和园很了解,就不时地发提出一些问题。虽然他对这些也很熟悉,但他要通过这几个年轻人的口来教训自己那不学无术的儿子,让他看看人家的学识是怎么样的。
\n
“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是干隆时期兴建的,原名清漪园,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香山 静宜园、玉泉山 静明园、万寿山 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中最后建成的一座。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n
张诗雨对此有些研究,就简要地介绍了颐和园的历史。
\n
唐政和问道:“可能我是搞建筑出身的吧,比较关注各地建筑,颐和园的建筑风格与北方有些不同。”
\n
欧阳夏雪回答了这个问题:“颐和园以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
\n
你们看,万寿山上的建筑群依山而筑,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
\n
昆明湖的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水域,每个水域各有一个湖心岛。这三个岛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象征着中国古老传说中的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西堤以及堤上的六座桥是有意识地摹仿杭州西湖的苏堤和‘苏堤六桥’,使昆明湖益发神似西湖。园外数里的玉泉山秀丽山形和山顶的玉峰塔影排闼而来,被收摄作为园景的组成部分。
\n
从此西望,园外之景和园内湖山浑然一体,这是中国园林中运用借景手法的杰出范例。湖区建筑主要集中在三个岛上。湖岸和湖堤绿树荫浓,掩映潋滟水光,呈现一派富于江南情调的近湖远山的自然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