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令他们没有生的希望了,才不得不走了一条不归路吗。
\n
但凡那些为政一方的父母官,能够妥善安置这些人,他们又岂会冒着杀头的风险暴乱呢。
\n
杨总兵是从五品武略将军,吴家桢是正七品县令,按说杨总兵可是高了吴家桢足足三级,又是手握兵权的实权人物,即便两人同属一个阵营,他也完全可以在吴家桢面前摆摆上官的架子。
\n
但事实上,他非但没有抖官威,反而对吴家桢十分敬佩。
\n
敬重他的人品是其一,而最叫他佩服的还是吴家桢的能力。
\n
政务就不必说了,就说他安置灾民这方面吧,在其他城池想尽办法驱赶流民时,他提出以工代赈,用劳动换粮食,让流民开荒种田修路挖渠,然后发粮种借工具,助其耕种,最后再用收租的方式,将先前借出去和粮种和工具收回。
\n
如此一来,流民有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再不用四处流浪乞讨,而县衙也多一项长久的收息,更重要的是彻底解决了流民带来的治安隐患。
\n
可谓是一举多得。
\n
临邕也因此而成为长陵府下辖十个县城,唯一一个没有发生过流民暴乱的地方。
\n
吴家桢之功可见一斑。
\n
然这功劳劳并不属于他一人,没有得力的下属,没有慷慨解囊的裕原商会,仅凭他一人是成不了事的。
\n
这其中裕原商会的功劳又是最大的。
\n
没有他们提供的钱粮,就没有以工代赈的这项政策。
\n
吴家桢再厉害,也不能光凭着一张嘴要人做事不是。
\n
所以说没有裕源商会诸人的大力支持,他的以工代赈政策再完美也无法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