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回幼主。诸君各拥州郡,应该尽忠王室,岂能如此心怀逆谋,玷污忠臣呢!”
由此可见,刘虞是真的忠贞。
袁绍等人见刘虞不肯答应称帝,于是便再次劝说刘虞,让刘虞领尚书事,承制封拜,刘虞依旧没有听从。
再有就是关于刘虞爱民如子一事上。
刘虞在担任幽州牧的时期,对边关异族,乌桓这些都已怀柔的政策,因此在乌桓这些异族当中威望也是颇高。
不然不至于公孙瓒在杀死刘虞之后,乌桓还出兵为刘虞报仇。
除了对异族以怀柔政策,刘虞爱民如子也是出了名的。
其中还有一个典故叫做“同乐共恤。”
《吴书》记载,刘虞为人低调,礼贤下士,和乡亲们同甘共苦,吃住一样,从不以自身名位搞特殊化,乡里百姓都愿意听刘虞的话。
当时乡亲们有了纠纷,都不去找地方官,而是找刘虞决断,刘虞处理合情合理,因此人们都尊敬地接受刘虞的决断,从不记恨刘虞。
以上的种种都说明,刘虞不光爱民如子,同时还忠君爱国。
益州的刘焉以及荆州的刘表剩下的那些汉室宗亲和刘虞根本没法相比。
刘焉当初提出废史立牧,是因为看到了朝局不稳,想要躲开洛阳朝堂掀起的黑暗旋涡。
之所以去益州,是因为麾下的幕僚说益州有天子之像。
说白了,刘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