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大规模迁徙,在该地建成甄姓人聚居的村乡。后来,又有许多舜河子孙到台山县的广海、三合、冲蒌、端芬、白沙、下川岛等地落户。
鸦片战争后,帝国列强在广东沿海掠夺廉价的劳动力,甄舜河子孙也加入了“契约华工”的行列,随着历史的进步,华侨地位改善,出洋的人更多,这成为甄族后人向外发展的重要出路。香港、澳门开埠后,大量甄族人又到两地谋生,从事经商和各种职业。据不完全统计,甄舜河子孙在香港、澳门定居的有三万多人,移民海外的有近五万之众。他们分布在美国、加拿大、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委内瑞拉、墨西哥、哥斯达黎加、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其中,在美国的人数最多,尤以三藩市、洛杉矶、纽约、波士顿、芝加哥等城市为集中。旅居海外及港澳的甄族人,还成立了“甄氏宗亲会”,三藩市的“甄舜河堂”组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甄姓族人在海外始建的“第一堂”。这些组织,对联系宗亲,沟通乡情侨情,兴办各种福利事业,增强对祖国家乡的凝聚力,发挥了应有的作用。[1]
人口分布
地理分布:
宋朝时期,甄姓大约有近4万人,主要集中于山东,大约占甄姓总人口的42%。其次分布于湖南、陕西、浙江、河南等地。
明朝时期,甄姓大约有2万2千人,陕西为甄姓的第一大省,约占甄姓总人口的30%;其次分布于河北、山东、山西、河南、湖南等省。
当代甄姓的人口大约有35万,为第二百三十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8%。自北宋以来1000年中,甄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河北是甄姓的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甄姓人口的43%。全国甄姓主要分布在河北、黑龙江、河南三省,大约占甄姓总人口的70%。其次分布在广东、山西、安徽、北京、山东、辽宁、湖北、天津等省市。
当代甄姓的分布和图谱表明:在冀京津、山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