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比赛当天, 鹿工体育馆的上座率达到了二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n
连场馆之外也是人山人海。鹿工业周边和球衣被抢购一空,尤其是薛南途的四十五号球衣,供不应求。
\n
和之前的萧条不一样, 球场的四周已经挂满了广告牌, led屏幕二十四小时滚动, 每十分钟几乎不重样。
\n
这全都归功于安璃长达一周半的高调宣传,现在懂球的不懂球的, 追星的炒股的,全都在盯着这场比赛。赛事委员会甚至打电话来和安璃沟通,问她要不要直接坐主席台, 毕竟这次的海量赞助商都是奔着安氏来的。他们自从接手联赛以来,还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整个联赛几乎被安璃这一通操作盘活了。
\n
三版块媒体齐聚体育场, 赛事不得不专门开辟了一个备采区域。
\n
麒麟的主教练正在接受采访中。
\n
“我们和鹿工业交过手,两队还是有实力差距的。”
\n
“决定一支球队强弱的是实力, 而不是投了多少钱,喊了多大声。”
\n
“安总?我听说她已经退出安氏了。她是一名很优秀的商人,但不是教练, 也不是球员, 甚至不是一名球迷,我不知道她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n
麒麟的老板则更为直接:“我想足球场是纯粹的地方, 不应该被其他因素干扰。”
\n
麒麟的老板杜洋是也是本地人,家里本就是做体育产业生意。这支球队他也投了大量资金, 目标一开始就是甲级联赛,在这个级别是赚不到什么钱的, 只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他利用人脉便利早早将这条路子打点得“清清楚楚”, 一路畅行。
\n
这一赛季几乎所有球队都吃过麒麟的暗亏,背地里叫他们“十二人”球队(第十二人是裁判), 也是敢怒不敢言。毕竟他们实力确实强劲,即便没有裁判的“偏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