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明洪武年间的沈阳城在明金战事中被毁,现在的沈阳城是奴尔哈赤及洪太时间所建,光城门就修了十二个,比之锦州还要高大坚固。
同关内燕京一样,沈阳也有内外城之分,内城不仅有当年努尔哈赤修建的汗王宫,还有各大小贝勒府。
当然,原先的贝勒府如今都改为了亲郡王府,不过留在关内享受汉人富贵的王爷们从不来住而矣。
除了大小王府,沈阳内城也有六部衙门,格局同明朝的南京城差不多。外城则是旗人和蒙、汉百姓居住所在,人口近十万之众,大多都是为奴的汉人阿哈。
沈阳城中到底能拼凑多少八旗披甲人守城,各方数据不一,综合来看伪盛京将军达都能够动员的旗人最多一万。
一万披甲人守城,看着力量是不小,问题是当年奴尔哈赤和洪主修建所谓大金国都时,为了让都城看起来特别气派,便在一个风水师的指点下在原明沈阳城的基础上增建了四个城门,城内又修八条大街,所谓“八门对八街”。
这等格局自然让沈阳城一下变得宽大整齐起来,能够一下容纳不下十万人口居住,很适合一个小国初兴定都所在,然而遇到强敌来攻时,八座城门却一下就分摊了守军力量。
守城,守的就是城墙和城门。
八条城墙、八座城门,墙墙要守、门门要守,别说一万守军子,再来一万也不够。
赵军可以在任意一座城门发起进攻,清军却不可能将主力集中在某处,只能分摊守卫,否则就只能临时抱佛脚到处调兵救火,最后结局是赵军还没攻下来,他们自己先累趴。
事实上,城内的清军已经意识到他们不可能同时守住内外两城,因此达都在外城仅仅部署了三千多人,余下人马都集中在内城。
不是没想过出城打赵军一个立足未稳,奈何兵力实在有限,出城打赢还好办,一旦输了又或取得不了多大战果,那对于本就兵力薄弱的盛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