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收获》这样的杂志,实行的也是90年代的稿酬标准,最高也不过千字500元。
现在文学杂志之所以还能收到大作家的稿子,无非是编辑和作家作家的关系密切,有长期的合作关系;第二是这些大作家有固定的读者群,作品哪怕发表在杂志上,也不太影响单行本的销量。
在表象之下的潜规则就是,新作发表在文学杂志上,尤其是像《收获》《当代》这样的国内“顶刊”上,更容易受到文学奖的青睐。
大家可以不在乎几千、万把块的稿费,但是对“名气”还是比较重视的。
正谈说间,刘鹏涛拿着两迭打印好的A4纸文档进来,分别递给了程永新和毕飞宇,但也不出去,直勾勾地盯着两人,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程永新哪里不知道他的心思,笑道:“你先忙去吧。放心,如果真登上了,责编还是你。”
刘鹏涛这才高兴地应了声“好”,出了主编办公室。
此刻编辑室里已经热闹起来了,刘鹏涛经过每一个座位都有同事问他:“真的是张潮?”
刘鹏涛只是笑道:“是不是,那要等程编和毕老师看完才能定,我说了不算。”刚刚他在打印文稿的过程里又看了一遍,越发肯定这篇真的来自张潮。
“就这你还卖关子!”猴急的编辑根本等不及,直接凑到刘鹏涛的办公桌上,就看起电脑上正打开着的文档。
不一会儿,这小小的办公桌旁边就围了一圈人,叽叽喳喳:
“你慢点翻页,我刚看到一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