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能成为「大型教辅机构」的,只有辛东方。
按照以往的经验,张潮的在艺术上的成就另说,舆论上的威力那可以用八个字形容——「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他出版的第一部《少年如你》,就曾经引发全国范围内关于“校园暴力”的大讨论,最后促成了相关立法。
后来的《蜗居》则再一次证明了张潮不碰现实题材犹可,一碰那就非得碰出个电闪雷鸣来。
所以在文学界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媒体们先把《最后一课》定义为“反教育焦虑”题材的,并且矛头直指辛东方。
率先发难的是《中国教育报》,一篇名为《警惕教培机构贩卖焦虑,催化内卷的行业乱象》登上了「微博网」刚刚推出的「热搜」栏目。
【近日,作家张潮的短篇《最后一课》在文坛引发震动。这部以未来十年教育生态为背景的作品,以冷峻笔触揭露了教培行业无序扩张下的畸形图景:机构贩卖焦虑、教师道德失守、资本逐利酿成安全事故。
尽管情节属文学虚构,但其对教培乱象的精准解剖,竟与现实中的行业弊病惊人重合。当教育沦为商品,当课堂异化为生意场,我们不得不追问:教辅机构究竟是在助力成长,还是在催化一场全民内卷的恶性循环?】
马上就有教育专家跟进,在接受电视台记者采访的时候言之凿凿地指出:“教培巨头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焦虑-付费-更焦虑’的商业模式,其本质是将教育催化为一场人为制造的稀缺游戏。”
电视台还采访一个脸部打了马赛克的资深教培老师,他“公司培训只教销售话术,从不提教育理念。在这里,好老师的标准就是能让学生续费。”
从辛东方翻脸出走的老罗,也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