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CCTV的影响力和《面对面》栏目的收视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热度再次创了新高。
刊载这篇的《当代》,也如之前的《收获》一样让印刷厂开足马力加印,才让全国各地的读者能买到这一期杂志。
当然,让这篇蔓延得最广的土壤还是互联网。
和《最后一课》里的「张潮」不同,「小杨」身上具有更多次世代青年典型的负面特征——
沉迷网络,逃避现实,恐惧社交,情感疏离……
这让不少网友都“对号入座”,把「小杨」作为自己的人生镜像,颇让人心有戚戚焉。
更有心理学家把这种心理现象总结为「小杨型人格」,上节目讲个不亦乐乎。
当然也少不了医学专家的参与,算是把“肾”是干啥用的给老百姓讲了个明明白白。
而混迹于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的流水线工、散工、日结工们,很多也看到了这篇。
不过反应倒是挺一致的:“哪个傻逼会为了一部手机卖肾哦!太看不起我们了吧!”
其实就在他们随意的讨论中,一些人的命运被永远地改变了。
……
而在深圳龙华的一个工业园区宿舍里,一个湘西妹子,抱着杂志把看了一遍又一遍。
与其他人的想法不同,她脑中只有一个念头盘桓难去:如果当时我再坚持坚持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