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花城》和张潮之间颇有情分……
“那什么样的稿件算是‘可疑’的?”年轻的编辑徐畅畅问道。
王占军耐心地答道:“像是张潮的的,都是‘可疑’的。”
接着他进一步解释道:“很明显,张潮这一系列都是对短篇名作的戏仿,借用篇名来写自己的故事,而且这些故事都和他对未来的设想有关。
《最后一课》《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看来他比较倾向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时间段的作品,所以要格外注意。
大家都说说看,他后面会戏仿哪一篇?”
徐畅畅第一个发言道:“会不会是《羊脂球》?这段时间出现的短篇,就数这篇最有名。”
不过她的说法立刻就被别的编辑否定了:“《最后一课》的都德和《羊脂球》的莫泊桑都是法国人,他可能会回避。”
徐畅畅不服气地道:“短篇回避莫泊桑?那不等于少了一大堆名篇——《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菲菲小姐》《米隆老爹》……”
王占军听得头疼,连忙摆手阻止道:“别念了,又不是报菜名。张潮性格跳脱,谁也拿不准他会模仿哪一篇,大家多注意就是了。
好了,都散了去忙吧。——小徐,你留一下。”
等众人都离开了会议室,王占军用期待的眼光看着徐畅畅,道:“听说《当代》收到张潮稿件的编辑,就是和你一样的毕业生……
还有之前从张潮那里拿到《少年如你》的朱妍玲,也是年轻编辑。”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