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n
当百姓们发现他们议论朝政并不会引来牢狱之灾的时候,也就开始慢慢地谈论如今的大明发生的一些事情。
\n
这种变化的结果,也就是有了不少百姓,开始向地方上的御史台举报当地的官员行贪墨之事。
\n
因为他们开始相信官府,相信监察百官的御史台。
\n
“士亮兄,恭喜了,此次惩处了张贼,士亮兄便可声名远播,以后亦可名垂青史。”
\n
一位身穿锦袍的少年,向穿着紫袍的亳州御史陈良谟微微施礼道了一声祝贺。
\n
陈良谟则是谦虚又带着一些敬意,对那少年郎说道:“宁人小弟说的什么话,我此生之愿望就是投身许国,以自己的这点才能,为大明、为中原之民做些什么。
\n
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今的大明在国师的大力建言之下,开始慢慢地改变,以希望可以中兴。
\n
我如今也不过是做了职责之所在的事情。
\n
不过啊,这话说回来,宁人小弟,以你之才能,在如今的科举之下,进入六部应该不成问题。”
\n
对于如今的科举考试,其实直接就打晕了很多读了十几年书的学士。
\n
一个行测,完全就是让一些读四书五经的学子成为了睁眼瞎。
\n
高粱是在一年之中的下面哪一个月种植?
\n
而给出的四个月,也让他们无从下手,直接纯属靠猜出来。
\n
至于申论,那更是。
\n
前面的那些材料,看起来当真是比四书五经还要好看,描写了一些风土人情,还有一些文章写得感觉已经算得上是绝世无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