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老师,我打算着手改编《乌兰巴托的夜》,争取过两天,就把初步编曲弄好发给您,还请您帮忙把把关。”余欢态度恳切。
“呃?”听筒那头,梁翘泊的声音显得有些疑惑。
余欢简明扼要地解释道:“这是一首蒙古民歌,歌里融入了马头琴、呼麦、长调这些极具草原特色的元素。我琢磨着,用藏腔结合摇滚的方式,来重新编配这首蒙歌,说不定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嗯……”梁翘泊明显是听得一愣一愣,稍作停顿后,满是疑惑地追问,“叫什么名字?能再说一遍吗,我头先没有听清楚。”
余欢一听,便知晓梁翘泊应该是对这首歌毫无印象。
毕竟就当下而言,这首歌虽然在蒙古国很有名,但其中文版在国内流传最广的一次,还是在
2004年贾樟柯导演的影片《世界》中。
当时,贾樟柯保留了蒙古原版的韵律,在歌词方面找到了彼时的地下摇滚之王左小诅咒,二人携手,共同将其改编成了后来脍炙人口的《乌兰巴托的夜》,并作为电影主题曲出现。
总之,这首歌的中文译文版本众多,不仅歌词各有差异,连曲谱也有所变动,演唱风格更是大相径庭。
然而,唯一不变的,便是那句“乌兰巴托的夜,那么静,那么静”,仿佛带着一种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魔力。
“乌、兰、巴、托、的、夜,”余欢放慢语速,每个字都咬得格外清晰,而后详细解释道,“乌兰巴托,指的是蒙古国首都。”
“我明白了,你刚说尽量过两天就把编曲做出来,这时间是不是太紧了?何况这中间还夹着个春节。”梁翘泊的话语里带着淡淡的笑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9页